在第二届数字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上,辽宁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淑云,作了题为《问题领航 技术续航 质量护航——数智时代双创人才培养的新范式》的主旨报告。以下为报告简要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石,改革创新是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第一要务,要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
问题领航:激活双创教育动力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中国教育要跟国际接轨,核心就是创新发展,因此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
现阶段,学生存在安于现状、畏惧挑战、看重成绩、脱离实际、被动应对、缺少梦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一流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培养。
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在于给学生提出的问题通常是结构良好的封闭式问题,学生只要掌握了课堂所学的理论,就可以应用理论解决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只能够掌握消极或惰性知识。
因此,要培养创新人才,需要让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真实问题具有结构不良、开放、复杂、混乱、不确定等特点,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独立分析能力、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通过搜集整理、汇总分类、注释筛选、凝练解析等方式将真实问题凝练成创新创业项目并解析出科学问题,将真实问题变成双创项目的来源,从而形成双创教育的动力源。
技术续航:跨域双创教育“死亡谷”
“死亡谷”是创新创业领域的常见现象,指一项高科技的创新从研究到开发,再到技术转让和产品上市,需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而在这个过程中项目很容易夭折。
后疫情时代教育方式发生巨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总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
2022年,教育部提出了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23年,教育部作出基本判断:高等教育数字化不是一般的策略问题,是影响甚至决定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实现从学习革命、质量革命到高质量发展的突破性切口和创新性路径。
因此,在数字时代背景下,高校要积极利用技术赋能高校教育,用数智教育助力双创教育,跨越“死亡谷”到达“桃花源”。
质量护航:夯实双创教育新基建
2025年,我国要基本建成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要求把高质量作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由此可见,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质量”是重中之重,必须着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辽宁大学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革传统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互脱节的模式,按照“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建立起真实问题导向下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相互贯通的一体化新机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一流人才。
通过将社会现实场景真实问题带进校园,作为学生课堂讨论的题目,毕业设计的题目,大学生创新大赛的题目。在总结凝练提升的基础上,把真实问题上升到不同学科的科学问题,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一体化。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将现实场景真实问题融入人才培养之中,重塑高等教育新范式,实现了三个创新,即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课程思政创新;实现了三个转化,即学术科研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创新人才培养的资源优势、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转化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学生成长价值追求转化为个人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由此,在全校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敢创”是一种勇气,“会创”是一种能力。在未来的创新创业新征程中要敢闯会创、笃行不怠,拿出舍我其谁的气概,坚定不移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来源:ESB创新创业